北新書屋舊址:
魯迅先生在廣州創(chuàng)辦的進步書店
據(jù)《魯迅生平大事記》刊載,魯迅先生獨立創(chuàng)辦與經(jīng)營的“北新書屋”舊址,位于原廣州市的惠愛東路(今越秀區(qū)中山四路)芳草街44號二樓,時介百年之后的今日,徜徉徘徊于芳草街,古舊的建筑格局已經(jīng)蕩然無存,與周邊建筑的鄰近布局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早年滿有嶺南格調的傳統(tǒng)民居已被鱗次櫛比的鋼筋水泥建筑所取代,或許只有斑駁殘破的芳草街44號舊門牌還能依稀記得當年的那些往事。
芳草街位置殊異,自古就是占據(jù)和享有廣州最具濃郁人文氣息的文化重地。它緊鄰古代貢院,民國之前,特別是科舉廢除前,它是文人騷客談文、講藝和論學的最佳處所;民國以后,特別是大革命時期,貢院改作“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成為時代偉人、先進學人和追求進步的農(nóng)民切磋新文化、闡發(fā)領悟新理念的殿堂,芳草街與之相鄰,自然而然會蒙受其思惠,不可避免地受到新文化的熏陶與洗禮。
北新書屋舊址現(xiàn)狀
言及北新書屋,自然會聯(lián)想到它的創(chuàng)辦者——魯迅先生。魯迅南來,時間節(jié)點是1927年初,當時魯迅先生接受了廣東省立中山大學文學院禮聘,只身由廈門前赴廣州的。魯迅下車伊始就發(fā)現(xiàn)廣州雖然革命浪潮日益高漲,但是,新文學干涸和新文化運動缺失,是雙雙不可忽視的重要社會問題,于是,就決定著手籌備與推動北方新文化運動的南下,具體落實的辦法就是開辦書店,用書籍滋潤和影響南方進步青年在新文化方面上的心靈干涸。
鑒于魯迅先生是進步的左派作家,其在北方執(zhí)教時就因為愛護和營救進步學生而聞名,其所以逃離廈門也主要是因為這個原因。當時廣州的共產(chǎn)黨領導人陳延年先生獲悉魯迅先生南下,并有創(chuàng)辦書店的打算,就躬親布置和安排中山大學學生(共產(chǎn)黨員)畢磊前去與魯迅先生公開接洽,既可以幫助魯迅先生盡快熟諳廣州時局,也能使其與中共保持通暢融洽的關系。魯迅先生將北新書屋開辦在中共首腦集結地一廣州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的周邊,應該也與方便同中國共產(chǎn)黨及進步人士溝通有關。
北新書屋,正式開業(yè)于1927年3月25日,許廣平特意以《北新書屋》為題寫了一篇短文,用于宣傳,該文發(fā)表在3月31號廣州《國民新聞》的副刊頁面上。至于書屋名稱的由來,或許與上海的“北新書局”有“草蛇灰線”般的關聯(lián)。“北新書局”坐落于上海,由魯迅先生結交的朋友李小峰主管經(jīng)營。魯迅先生為了能夠將新文化,新思想和新理念傳播給南方青年,特意函請李小峰先生精心選輯該局出版的新圖書并將其郵寄廣州,然后,魯迅先生代為銷售。
“北新書屋”,由魯迅先生以每月60元的川資予以租賃(還有一說,魯迅先生是以每月9元的價格租賃下來的,鑒于當時貨幣仍然以銀圓為主,“銀貴錢賤”的時況,使得每月房屋租賃費竟達60元之多,成為不太可能,似乎還是9元一說相對比較妥帖),具體位置在芳草街四十四號房的二樓,該房有前后兩間,前做書店之用,后則是用來住人,房屋所有權歸孫伏園,當時他已經(jīng)去了武漢謀求生計。
因為魯迅先生執(zhí)教于中山大學,教務繁重,因而,平常日子里,“北新書屋”主要由許月平女士(魯迅夫人許廣平的妹妹)負責打理(還有一說,是由許廣平女士主管)。書屋出售的書籍,以當時流通不到廣州的魯迅先生本人的作品為主,另外,未名社作家的書籍和有關社會革命的進步書籍也有發(fā)售?!氨毙聲荨?是廣州進步青年購閱新版書籍的最佳場所,也是酷愛文藝追求革命的年輕人求教魯迅先生的首選之地。
書屋一度紅火,但是,天有陰晴月會圓缺,大革命蓬勃進展之時,潛伏廣州與共產(chǎn)黨理念不合的國民黨人破壞革命的意圖日漸暴露出來。1927年4月15日,李濟深突然發(fā)動對工農(nóng)群眾以及共產(chǎn)黨的攻擊,廣州被國民黨軍閥所占據(jù),革命形勢一下變得晦暗不明起來。其時,身處廣州的魯迅先生為了營救革命志士及愛國進步學生而奔走,“北新書屋”一度停辦。
廣州形勢穩(wěn)定后,與魯迅先生有梗的顧頡剛先生也受邀且應聘中山大學,對廣州革命失去信心的魯迅先生趁機借“義憤”之名,于1927年4月21日辭去中山大學一切教職,準備撤離廣州北歸滬上,為盡快遠離是非之地,魯迅先生忍痛將書屋所存仍未發(fā)售的書籍全部低價折扣轉讓給了永漢路(今廣州北京路)的共和書局。
“反共”事件發(fā)生,與共產(chǎn)黨關系嫻熟的魯迅即刻離穗北歸,不免會給別有用心的人留下“通共”口實,為了避免被誤認為是“共黨”的嫌疑,魯迅辭職后并未馬上離開,而是選擇蟄居白云樓整理書稿,同時,尋覓和等待北歸良機,當時情景魯迅先生曾有記述:“廣州的天氣熱得早,夕陽從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強穿一件單衣。書桌上的一盆‘水橫枝’,是我先前沒有見過的:就是一段樹,只要浸在水中,枝葉便青蔥得可愛??纯淳G葉,編編舊稿,總算也在做一點事。做著這等事,真是雖生之日,猶死之年,很可以驅除炎熱的?!?927年9月27日,魯迅先生離開廣州,“北新書屋”自然難逃“關門大吉”的厄運。
魯迅先生走后,因居民用火不慎,書屋舊址一度被大火焚毀,昔日書屋的面貌已是蕩然無存。時過境遷,“北新書屋”的故事漸漸被后人遺忘,曾經(jīng)的過往或許只是殘存在當?shù)匾恍╇q罄先藭r有時無的記憶之中。今天,我們重新來到“北新書屋”舊址,了解魯迅先生在廣州的那一段往事,依然會有不一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