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人民血誼亭與中蘇人民血誼亭:
外國友人參與廣州起義的見證
在1927年廣州起義中,有很多國外友人積極投身其中,失敗后遭到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在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修建了兩座規(guī)模較大的紀念亭來紀念這些烈士:一座是為紀念在廣州起義中為中國人民獻出生命的150名朝鮮戰(zhàn)友而修建的中朝血誼亭;另一座是為當年參與廣州起義被殺害的蘇聯(lián)駐廣州副領事及館員而修建的中蘇人民血誼亭。
從血祭軒轅亭向東沿臺階而上,右邊是中朝人民血誼亭,建于1964年,坐南朝北。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黃色琉璃瓦,鋼筋混凝土結構。主亭面闊三間12.85米,進深三間13.06米,高二層,四角攢尖頂。上懸“中朝人民血誼亭”匾額。兩側各有總長為33.7米的曲尺型長廊,兩廊各連接面闊6米,進深5.5米的卷棚歇山頂副亭,平面呈方形中國傳統(tǒng)形式的建筑基座,帶有朝鮮民族風格的屋脊和檐口雕欄為金達萊花和木棉花結合的圖案。
中朝人民血宜亭
亭前是水池,小橋橫跨其中。亭中心矗立著高大的花崗巖石紀念碑,碑座高0.96米、碑身高4.3米、闊2.6米,上嵌紅棉圖案。碑正面是廣州起義領導人之一的葉劍英題詞“中朝兩國人民的戰(zhàn)斗友誼萬古長青”。背面的碑文簡要記錄了這150名朝鮮烈士的主要事跡。
廣州起義中,150多位朝鮮志士在沙河戰(zhàn)斗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些朝鮮志士在廣州起義中所肩負的是神秘低調的特務工作。據(jù)記載,當時黃埔軍校成立特務營,主要的成員就是朝鮮人,約有150多人。廣州起義時,黃埔特務營也參加了起義,任務也頗為特殊:監(jiān)視反動武裝,組織特務配合工人的活動。當時特務營的150名朝鮮同志完成了攻打沙河的任務后,卻與上級“失去聯(lián)系”,在大家舉棋不定時,反動派就無聲無息地把整個特務營包圍起來了,最終大部分英勇犧牲。
葉劍英題寫的紀念碑
而在中朝人民血誼亭對面,是中蘇人民血誼亭,興建于1957年。該亭采用中國古建筑形式,對稱布局,中間主體部分雙重檐,面闊三間,鋼筋混凝土結構,前置書卷形臥碑,碑上左邊有廣州起義領導人之一陳郁的題詞:“中蘇兩國人民的戰(zhàn)斗友誼萬古長青!”右邊碑文記載著他們的事跡。中蘇人民血誼亭四周種有荷花玉蘭、南洋扇、紅花楹等高大喬木。
廣州起義直接得到了蘇聯(lián)派員指導和參與。在起義的前兩天,一切相安無事。形勢在12日夜里有了急劇的轉變,國民黨反動派對起義進行了強硬鎮(zhèn)壓。13日晚上8時左右,一幫武裝士兵沖進蘇聯(lián)駐州領事館,把領事館人員全都綁了起來,然后被拉到城里“巡游”。12月14日,蘇聯(lián)駐廣州副領事哈西斯、秘書烏科洛夫、文書伊萬諾夫、譯電員波波夫和翻譯馬卡羅夫等5名領事館蘇方人員被強加上與起義有關的罪名遭到逮捕并且公開槍殺。遭到槍殺的還有領事館的7名中國工作人員。廣州起義遭到殘酷鎮(zhèn)壓期間,南京國民黨政府宣布與蘇聯(lián)絕交,波赫瓦林斯基領事等其他人員被驅逐出中國。
中朝人民血誼亭與中蘇人民血誼亭是1927年廣州起義得到國際社會支持的見證,也是中朝、中蘇人民友誼的紀念。
中蘇人民血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