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行舊址:
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秘密聯(lián)絡點
在長堤大馬路解放大橋西側(cè),有一座四層黃色洋樓,那就是中原行舊址。雖然今天它外表平平,但是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曾為中共輸送情報作出了巨大貢獻,它是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在廣州的主要秘密聯(lián)絡點。這座洋樓的主人,就是當時在廣州負責地下情報的共產(chǎn)黨員溫盛湘。他在這里上演了真實版的“潛伏”,在廣州解放前最驚心動魄的時刻,及時送出敵人將進行大破壞的消息,最終迎來廣州勝利解放。這里已經(jīng)是廣州僅存的華南分局時期唯一歷史見證建筑。
說起中原行,首先要說溫盛湘。溫盛湘,1919年出生,廣東梅縣人。13歲從家鄉(xiāng)梅縣來到廣州中大附中讀書(現(xiàn)在的省實驗中學),受哥哥溫盛剛影響,1933年參加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地下秘密組織—中國文化總同盟廣州分盟,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5年,溫盛湘化名“溫梅先”,在廣州負責地下情報工作,直屬中共中央華南分局。
溫盛湘成立中原行緣于一次巧合。1945年10月,溫盛湘自龍川乘搭淺水電船回廣州。船上有很多南下接收廣州的國民黨官員和大商人。由于這些人不懂廣州話,溫盛湘順勢給他們作向?qū)Вc他們混得很熟。在這些人中,有一個東南航運公司的經(jīng)理、印度華僑邱光昌,對溫盛湘欣賞有加,雇了他到公司當伙計。1946年,邱光昌生意太多,機靈的溫盛湘就接手了一條駁船,開辟來往香港的航運業(yè)務,并成立中原運輸商行,地點就選在長堤—今天的沿江西路153號,這里原來是嘉應同鄉(xiāng)會館的產(chǎn)業(yè),建于20世紀30年代初。
在廣州立足之后,溫盛湘與組織取得了聯(lián)系,組織上決定把中原行作為中共中央華南局的秘密聯(lián)絡點。與溫盛湘單線聯(lián)系的是中共中央香港工委委員、中共中央華南分局財經(jīng)委書記許滌新。當時的中原行有三層半(現(xiàn)第四層是后來加蓋),樓梯在后面。地下西邊是門面,其他鋪面租給了米鋪和酒鋪;二樓是伙計們住地,伙計、女工約10個人;三樓就是溫盛湘住處和辦公室,往來的地下黨員等也住這里。
產(chǎn)業(yè)越做越大,中原行最多時擁有20多條船。這個時候,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溫盛湘成為人們眼中年輕有為的“梅老板”。溫盛湘利用這個身份,活躍于廣州工商界,結(jié)交三教九流的人物,逢年過節(jié)宴請國民黨上層人物,籠絡感情,打探消息。同時,溫盛湘每月定期在香港淺水灣的高級會所與許滌新碰頭,交換情報和接受任務,同時上交不菲的黨費支持黨組織開展工作。
位于沿江西路153號的中原行舊址
當時,溫盛湘的任務主要是搜集政治、經(jīng)濟情報,為解放區(qū)輸送各種緊缺物資。華南分局財經(jīng)委還以溫盛湘的名義買下一艘輪船“福綏輪”,專門擔負香港至山東省石島航線的運輸任務,為華東解 放區(qū)運送了大量汽車輪胎、藥品等緊缺物資。
解放戰(zhàn)爭后期,溫盛湘收到指示:為迎接解放軍解放廣州做準備,著重收集掌握國民黨上層人物的動態(tài)以及廣州糧食、燃料、石油等方面的資料。他利用梅縣同鄉(xiāng)會理事的身份,接近廣東省糧經(jīng)會的主任溫仲琦,一方面通過其弟弟以合作運糧生意與溫仲琦拉上關系,另一方面策反該會主管業(yè)務的科長鐘振球。通過各種方法溫盛湘掌握解放前廣州糧食、煤炭等重要物資的情況,還有市內(nèi)國民黨高級官員的信息,為解放軍順利接管廣州提供可靠情報。
1949年10月11日,盤踞在廣州的國民黨見大勢已去,召開緊急會議,做出撤出廣州的決定,制定“總撤退、總罷工、總破壞”的計劃,準備破壞水電廠等重要設施,還要大量封船撤走糧食。12日,溫盛湘果斷地通過關系讓航商迅速疏散船只離開廣州,不為敵軍所用,并通知管糧食的地下黨人盡可能拖延阻礙裝載運走糧食。14日清早,他買了最早的機票直飛香港,把這個消息及時通知華南分局。
中原行舊址已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解放軍進城后,溫盛湘立即找到領導,并幫助15兵團的首長與廣州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人陳翔南、余美慶、李國霖等取得了聯(lián)系。
10月16日,地下黨組織廣州市委搬進中原行辦公。幾十人的吃住全部在中原行。在新政權成立之前,地下廣州市委在中原行的4層辦公樓里,緊張而有序地展開了工作。10月21日之后,接管廣州的干部隊伍先后到達。中原行作為中共中央華南分局主要秘密聯(lián)絡點的歷史使命完成。
今天,我們看到中原行舊址,已經(jīng)沒有了當年的風采,但是,這座洋樓曾經(jīng)發(fā)生的革命故事,則是中共黨史上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細細傾聽。